舊石器,新技術 | EinScan促進考古學數位典藏

文化遺產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由於無法預料的自然災害、日積月累的自然侵蝕、人為毀損、出土文物的保護技術欠缺等原因,大批文化遺產逐漸消失,其承載的已知或未知的人類歷史資訊也隨之消失。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創新,圖形學、數位影像處理、3D掃描、3D列印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出現和逐漸成熟,3D技術在文博領域逐漸被廣泛應用,為文物的保護、復原與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

 

近期,德國尼安德特人博物館與先臨三維合作,使用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3D掃描器對尼安德特人舊石器時代的文物進行數位化保存,建立舊石器時代3D數位線上資料庫。

 

1996年10月,在德國發現尼安德特人遺跡的河谷附近,建立了一座尼安德特人博物館。自開放以來,尼安德特人博物館旨在為大眾以及科學研究專家等展示尼安德特人的文化遺產,同時支持科學家及研究人員進行考古學和人類學領域的研究專案,促進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尼安德特人博物館現已發展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專注於人類早期歷史。不僅參與了許多國際考古發掘工作,還負責監管全球最大的冰河時代考古資料庫NESPOS;與此同時,博物館還在當地建立一個研究平臺,以促進當地對石器時代的研究。

 

DISAPALE專案背景

DISAPALE在德語中意為“舊石器時代文物的數位化存檔”。這是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資助,由尼安德特人博物館與弗裡德里希-亞歷山大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共同合作的項目。主要目標是將科學文獻中已知的大約300到500種不同類型器物數位化(每種類型約有4-5種變體),並在NESPOS平台上提供給考古學學生和專業人士學習研究。

 

 

“數位化帶來的可能性是巨大的,而且有些已經在發展中。3D只是數位化領域中眾多方法之一,但可以肯定地說它是迄今為止使用最多且應用領域最廣泛的(從教學到文獻、研究)。因此,增強我們技術的重要性是與日俱增的。”

 

——Gianpiero Di Maida博士
Disapale科學專案經理

 

為了保護珍貴的文物,不損壞原件,需要儘量減少科學家和工作人員與文物直接接觸。為製作準確的文物數位模型複製品,尼安德特人博物館選擇利用數位化技術對各種類型的文物:化石、遺骨、石頭、裝飾工藝品及洞穴藝術等進行復原重建數位模型,以便科研人員在數位模型的基礎上用於研究、展示、空間分析及教學。

 

舊石器時代文物掃描存檔

舊石器時代聯繫緊密的一個術語則是石器,即由石頭做成的工具,“舊石器時代”的名稱也正是源於石器。除了獲取遺骨資料之外,在遺跡附近發現的尼安德特人使用的工具-石器也成為此次掃描的重點。

 

 

 

得益於EinScan Pro 2X Plus的多功能性,既可以利用固定模式掃描小尺寸石器,又可以利用手持模式獲取大尺寸石器的資料。尼安德特人博物館選擇了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3D掃描器搭配工業模組,用於掃描各類大小的石器或遺骨。

 

石器掃描過程

博物館的團隊將石器放在工業模組的轉盤上,使掃描設備可以捕捉石器的所有細節,獲取準確的三維資料模型。

 

放置在工業模組轉盤上的石器

 

放置在工業模組轉盤上的石器

 

因該石器的邊緣較薄,平放下利用轉台掃描,不易於資料拼接。為此,博物館的團隊把它固定在泡棉上,從而可以掃描石器的各個面,最終拼接在一起。

 

 

 

在很短的時間內測試了EinScan Pro 2X Plus之後,我們認為它是非常出色的工具,特別是掃描的速度和操作的便捷。

 

—— Gianpiero Di Maida博士
Disapale科學專案經理

 

在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3D掃描器的支援下,博物館工作人員運用3D數位化技術手段對史前文物進行複製,不僅可以擴大博物館數位化文物資料庫,為文物建立可加密數位化檔案;還可以無限、無損化地利用數位文物資料進行展示、研究、學習、保護甚至是復原,讓歷史在數位化中獲得‘永生’。


關於尼安德特人博物館

尼安德特人(歐洲古人類),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尼安德特人頭骨化石最初在1829年發現於比利時,但是直到1856年在德國的尼安德Neander山谷中的一個山洞發現了頭蓋骨和其他骨骼,並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後才廣為人知。化石證據顯示,尼安德特人比早期現代人稍矮但身體和四肢粗壯,平均腦量稍大,曾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及非洲北部。至少在2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由於冰期的興盛,約在3萬年前滅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